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本科生教学

教学科研

2022年《思想道德与法治》德法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二○二年九月

课程编码:100203013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Ideology Morality and Legal Thinking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学时 ;其中: 讲课:40学时,电教:8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适用全校各专业

开课年级及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它的主要功能是丰富道德伦理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训练辩证思维,提升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该课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支撑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助专业课;二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

首先,该门课程应具有三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知识又要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素质目标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学生要养成终身受用的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生力军,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的合格公民。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最后,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引,确定大学阶段的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2)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成才目标和发展方向。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6学时(电教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2)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3) 在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要深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不断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自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学时(电教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第二节 坚定理想信念信心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2) 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3) 新时代大学生应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学时(电教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及时代内涵,做忠诚的爱国者。

(4) 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6学时(电教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3)坚定价值观自信,充分理解其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

(4)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0学时(电教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到的时间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道德及基本道德理论 。

(2)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优良道德传统,防止错误的思想。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

(4)加强道德实践。

(5)公共生活、职业生活、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规范。

(6)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就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和个人道德观。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10学时(电教2个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建设法治社会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通过学习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使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素质,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1)我国宪法及法治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4)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

后记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本课程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它与其他门思政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五、课程实验(上机等)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无实验内容

、作业

1.教师可根据课堂理论讲授情况,在教材思考题中或者结合热点研究问题,适当选择进行布置1次作业,形式可以自选。例如,一篇对教材思考题或者热点问题的报告;一篇读书报告;自选一部品德教育优秀影片观看后撰写观后感;学生通过观看法治教育视频资料等,写出对公民法律意识、法治中国认识的一份汇报材料;或者任课教师认为合适的其他作业形式。

2.一封家书:每学年可以有不同的主题系列,例如:爱在心口难开——写给父母的信件、见字如面——写给挚友的信件、遇见未来——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

以上两项作业的分值比例见考核方式中的具体规定。

七、 考核方式

1.课程为考试课;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3. 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4. 平时成绩的构成(考勤、演讲、课堂讨论、作业等,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规定)

5、具体考核分值构成比例如下:

分值

内容

负责比例

负责教师

评分包括内容(即评分主要依据)

平时成绩

40

任课教师

考勤(累积缺课达到或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时数1/3者,取消课程考查资格)(10%

一封家书(10%

自选作业(10%

为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思政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例如参加演讲、课堂讨论、模拟法庭等活动给予的平时成绩,总的具体每一项表现的分值比例由任课教师规定(10%)。

期中成绩

20%

任课教师

期中考试成绩

期末成绩

40

任课教师

期末考试成绩

八、参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指定教材:

《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编.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修订

2.主要参考书: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7月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05月11日02版。

[3] 习近平:《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4]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

[6]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8年2月。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 钱穆:《国史大纲》(两卷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版

[11] 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20年版

[1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执笔人:许彩萍

审核人:张

批准人:

  2022825